口語也是翻譯的一種,而且對口語來說比筆譯要難,學好口語要從發聲開始,但又不局限于發聲本身,與書面翻譯不同,口譯多了一個視覺的傳導介質,
大連翻譯公司試圖借助本位從肢體語言、表情的附加功能對口譯的幫助入手進行闡述。
運用好聲音是基礎
譯員在語言表達時,最基礎的就是要吐字清晰、發音標準。因為在口譯過程中,譯員對于聽眾而言就是一個發言者。因此不但要讓聽眾聽得清楚,還要便于理解。針對語音的訓練,譯員可以通過朗讀、演講和繞口令來進行。在訓練過程中,譯員要及時發現自己的發音含糊、吐字不清等問題并作針對性的糾正,字正腔圓是必須的。
把握節奏是關鍵
譯員在表達時要做到節奏平穩、斷句合理。適當的停頓能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說話人的意圖,更積極地聆聽演講,所以譯員在平時說話和口譯時都要注意節奏的變化,合理地停頓。這種能力可以通過朗讀練習來培養,朗讀時以意群為單位,注意斷句的位置和停頓時間,并邀請同伴做聽眾,以檢查自己朗讀的效果,幫助發現問題。前期主要的訓練緩速和斷句。
調整語氣很重要
在語言溝通中,語氣是體現講話者感情色彩最直接的信號。它包括質疑、感嘆、憤怒、牢騷、釋然、強調等。譯員可以在平時練習中多看各種演講的視頻,揣摩說話人不同語氣的運用,設想自己就是講者,像演員一樣重新演繹先前的講話,做到神形相似。

通過肢體語言和表情輔助翻譯意思的傳導
即使以上做的再好,如果肢體僵硬,不能有效的輔以表情的話,會產生意思表達的背離。而使整個口譯失去活力,變得暗淡無光。
總之,大連信雅達翻譯有限公司認為口語翻譯的“聲”就是發音,“色”就是肢體語言和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