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意識是改變當前翻譯市場弊端的一劑良藥
發布時間:2020-05-17 07:23:34
|
閱讀量:2020-05-17
目前的翻譯行業,很多初級譯員,或者實習譯員,能通過低價來濫竽充數,占據很多翻譯公司的項目;考慮到成本,低成本成了很多翻譯公司選擇譯員的主要標準之一,所以翻譯公司已經很難或是不愿聘到資歷深厚的譯員。
翻譯是個腦力活,消耗的是譯員的時間成本。每個譯員的資歷不同,翻譯出來的質量也有層次高低,當然他們的報酬要求也會高低不同。尤其是小語種,翻譯公司一般不會全部聘請小語種專職譯員,大多數翻譯公司只會找兼職的譯員,有時候根本無法判定譯員的翻譯質量好壞,因為成本原因,也不可能去找第三方譯員進行審稿,這樣的后果會導致很多問題?,F在很多人找翻譯公司,可能有錢都找不到好的翻譯質量。
以目前中國的小語種翻譯行業市場為例,保證業務量而實行的低價策略,致使行業內忽略審稿,甚至省略校對流程的是普遍的做法,以法語、德語、俄語為例,200~280/千字的價格是行業內普遍采用的報價,120-150/千字是一名翻譯員的報酬要求,尚若有第三人的審校的報酬是50%的開支即增加60-80的成本,整個成本將推至180-230元/千字,忽略那些1~2人的個人或者夫妻公司。一家頗具規模的公司,包括客服部門、項目管理部、人事部、營銷推廣、財務及稅收,它的管理及業務成本是25~30%之間,即約50-60元之間,據此估算,倘若走校對流程總成本將達到230-290元/千字,這完全背離市場規律,翻譯公司是不賺錢的,甚至還虧本。
對于翻譯公司的現狀,一方面需要市場來調節,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;還就是翻譯公司自身,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定位,即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翻譯公司,如果想短期做做,可以猛沖以下,不擇手段,但是那樣是無法在大連翻譯市場立足的,因為當前情況下,你降價,別人也在探底,最終的較量還是會在翻譯的質量上見分曉。有鑒于此,翻譯公司的經營者要有個明確的市場定位,要有個經營理念。沒有好的口碑,沒有口口相傳,燒完錢后就會從市場消失,因為翻譯市場畢竟小眾,大連需要翻譯的人群就這么多,翻譯畢竟不像一些生活常用品,不像買一雙鞋那樣,我便宜些就可以彌補下質量,你不回頭了,還有前仆后繼的后來者,大連有500多萬人口,只要我便宜,不愁經營不下去。能用到翻譯的人口有多少呢?我想全大連就幾千人吧,而且這些人通常都處于一個共有的圈子內,翻譯公司一旦壞了名頭,很快就會出局。